第十屆中國智能化綠色開采技術與裝備大會暨展覽會召開
2023年04月11日 9:7 3190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重點新聞 作者: 定律
推進礦山智能化綠色開采與建設
第十屆中國智能化綠色開采技術與裝備大會暨展覽會召開
4月9日,由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采礦學術委員會、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十屆中國智能化綠色開采技術與裝備大會暨展覽會在安徽合肥召開。大會圍繞“智能、綠色、創新、高效”主題,積極交流推廣國內外智能礦山建設、綠色開采的新理念、新技術、新裝備、新成果,為礦山技術裝備的升級換代和礦山市場競爭力的提升提供了廣闊的交流合作平臺。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理事長賈明星,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屬礦山安全與健康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運敏,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殷志偉,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王忠耀,中電建安徽長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濟師、副總經理余家符,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采礦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戰凱,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采礦學術委員會榮譽主任、紫金礦業集團首席采礦專家周愛民,湖南省有色金屬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楊建國,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采礦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劉育明等出席會議。會議開幕式由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采礦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褚洪濤主持。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理事長賈明星致辭
賈明星在開幕式上致辭,并對大會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他強調,綠色、智能礦山建設是礦業領域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需加快綠色、智能礦山建設的步伐,智能化開采工藝技術和智能裝備是智能化綠色礦山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表示,本次大會是順應時代發展和要求的礦業屆科技盛會,通過大會學術交流與探討,將促進礦業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賈明星還表示,2022年,我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達到6700萬噸,企業效益也有所增加,但全行業還面臨一些“卡脖子”的問題,采礦業的發展還需要有色企業加大對科技的投入,共同推進礦山智能化開采與建設。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與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也會致力于發揮好服務政府、服務行業、服務企業的“三服務”作用,支持有色企業的發展,與企業一起共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殷志偉致辭
殷志偉代表主辦單位長礦院致歡迎辭。他表示,長礦院圍繞“礦山科研國家隊、礦業工程生力軍、檢測服務排頭兵”戰略定位,長期致力于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新方法、新工藝、新裝備和新材料研究,具有深厚的技術底蘊和雄厚的人才隊伍。他指出,在全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形勢下,礦業將朝著綠色、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作為礦業領域的國企,必須心懷國之大者,勇當歷史重任,應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科技創新和新技術、新裝備成果的推廣應用,召開此次大會的目的也是希望與會嘉賓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礦山智能化綠色開采與建設,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礦業力量。
中電建安徽長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濟師、副總經理余家符致辭
余家符代表承辦單位中電建安徽長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致辭。他介紹了長九神山灰巖礦三維可視化物聯網智能化綜合管控平臺的建設與運營情況,并圍繞礦山開采區、骨料加工區、物流廊道區、碼頭運輸區等區域進行了講解。他表示,目前礦區已建成面向露天礦山生產、加工、運輸、銷售全業務流程的三維可視化物聯網智能化綜合管控平臺。
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屬礦山安全與健康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運敏作學術報告
開幕式后,王運敏作了題為《金屬非金屬礦業減碳路徑與工程科技》的學術報告,闡述了結構控碳、技術減碳、管理降碳等3種金屬非金屬礦業減碳路徑。他認為,綠色低碳是實現礦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在“雙碳”目標方面,礦山企業要走到冶煉企業前面??萍紕撔麓龠M綠色礦山建設和推動碳減排是實現礦業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持續繁榮的必然之路。
本次大會會期為4月9日至11日,特邀70多位業內專家學者作專題報告,分享行業前沿成果和創新經驗,交流智能化綠色開采的技術研究、裝備研發、工程應用、市場需求和未來趨勢。設置了“5G+智慧礦山”“綠色礦山與智能充填”“砂石骨料技術與裝備”等3個主題論壇,以及礦業智能化綠色技術裝備展覽會,組織考察中電建安徽長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池州神山灰巖礦。來自全國有色、冶金、黃金、化工、煤炭、砂石、通訊電子行業的700多位嘉賓參加會議,參展單位近50家。
責任編輯:孟慶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jukai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